王大爷今年72岁,1年前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虽然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但逐渐出现进食呛咳伴吞咽困难。无奈只能给予鼻饲管置管营养支持治疗,可是患者因不耐受,反复拔管,而且呛咳造成反复的吸入性肺炎发生,导致营养不良。无奈之下,患者家属多方打听,慕名到华体汇app消化内科褚传莲主任专家门诊,经过褚主任初步检查,建议患者可以实施经皮胃造瘘术,于是收入保。胬夏瓴。┛葡ㄒ底椴》。
一般来说,像王大爷这样的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选择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术等,但是对于置入鼻胃管、鼻空肠管的患者,由于存在主观上的不适,被拔出风险较高,尤其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且长期置入此类营养管,吸入性肺炎风险增加。经多方面考虑后,最终决定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

患者住院后,尽快完善了相关检查,充分评估并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在麻醉医师、内镜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下,保健消化科褚传莲主任医师团队于2022年9月26日顺利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按时换药,造瘘口处无红肿、无渗血、渗液。患者出院回家后一般情况好。

*穿刺成功后固定
目前患者已顺利恢复肠内营养,1月内体重增加了3公斤,营养改善后肢体功能锻炼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此类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十分突出,已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改善营养不良可改善患者预后。目前认为应首选肠内营养。对不能进食的老年患者,不同的置管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面临的直接问题。虽然鼻胃管临床比较常用,但对于较长时间置管的患者,建议选择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造瘘管固定于腹部皮肤
Tips: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指通过胃镜的引导,在胃内与腹壁之间建立一个造瘘管,可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操作,因其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尽量保留胃肠道的吸收和运动功能,且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低、耐受性佳、更好的改善营养状况成为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首选方式。
适应症:
其适应症为胃肠动力较好,但出现吞咽、进食障碍,或因其他原因无法通过口部进食的患者或有诉求进行肠内营养或需胃肠减压患者。具体如下:
1、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是PEG 的主要适应症,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
2、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对预后至关重要,2005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指南推荐姑息性治疗或者术前、放化疗前放置 PEG 管。
3、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癌、食管穿孔、食管吻合口瘘,腹部手术后胃瘫、胃肠淤积者。
4、其他
呼吸功能障碍做气管切开者及其他长期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胃壁静脉曲张、胃大部或全切者、急腹症、皮肤严重感染者、大量腹水、腹膜透析者、没有适宜穿刺路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