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app:中西医结合科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科充分融合中西医诊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在西医准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四诊作为主要诊察方式,以辨证论治作为主要诊治思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西医、中医结合治疗医疗服务。拥有、艾灸、穴位贴敷治疗、中药封包治疗、中药足浴等中医药特色疗法。
科室成员:现有医师1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中医药学府硕、博士毕业,专业涵盖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情志病证等专业。
科室构建:科室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门诊部位于门诊楼三楼五诊区,设有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情志病证门诊、妇科门诊、内科门诊;住院部位于三号病房楼四层,现有编制床位20张,除常规西医治疗外,还可以进行、艾灸、穴位贴敷治疗、中药封包治疗、中药足浴、耳穴等中医药特色疗法。
诊疗特色:中西结合,内外同治,针药并用,身心兼理
擅长疾。禾悄虿∩霾、糖尿病关节病变(包括弹响指、颞颌关节炎、膝关节疼痛、握拳障碍等关节不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尿失禁、尿无力、遗尿、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耳鸣耳聋、听力下降、嗅觉减退或消失、多汗、心动过速、胃轻瘫、不完全性肠梗阻等)、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早中期糖尿病足、肥胖症、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腰痛、肩周炎等颈肩腰腿痛疾病。
查看更多>>
出诊信息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上午 |
下午 |
|
|
赵方
|
|
|
|
|
|
|
|
专科
|
专科
|
专科
|
专科
|
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疫“路携手抗击新冠
12月伊始,全院开始有准备的“战疫”,中西医结合科在院领导号召下全体动员、快速行动,在科主任王少莲的带领下,按照医院部署,积极参与到急诊、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
汹涌而来的“急诊”压力,我们与患者一起直面了疫情的来袭,领教了“奥密克戎”的狡猾与复杂。“急、危、重“当前,医院及时调整,增加有效床位,调配人员、设备。
面对危重患者,深刻感受到了做医生的使命感,中西医结合科在王主任指导下,紧跟医院节奏,学习新冠诊疗方案,并不断鼓励大家进行中医参与,要求务必“实时临证,辩证治疗”,随时线上进行科室探讨,实时总结,希望能为患者实施最佳治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
患者李女士,70岁,因“发热一周”入院,在急诊病房住院治疗,体温持续高于38.2℃,整体处于消耗状态。病人在应用激素、抗生素后,仍持续发热、大汗,气短无缓解,并出现烦躁,在中西医结合科参与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开具煎服中药,实时临证,按温病热入血分拟方,根据病人情况,少量多次饮用。一副即退热,初步稳定未再发热。之后患者仍有气短乏力,主动要求继续中药调理。在基础治疗稳定病情的基础上,再拟中药固本升阳修复,两副后患者症状好转,经评估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马某,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按指南规范积极救治后,患者胸部CT弥漫性病变有好转,但病灶范围广泛,症状无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氧合改善不佳无法出院。且患者停用激素后憋喘明显,住院第11天,夜间出现喘憋明显加重,外周血氧静息状态83-85%,俯卧位无明显改善,重症医学科的同事反复检查患者排除了气胸,认为当前难点仍然是病灶吸收、呼吸道修复。不应继续激素治疗。预测短期内难以出院。中西医结合科医生赵方副主任医师经与患者沟通后应用中药,患者是吸收期,但正气受损,心阳不振,痰湿中阻不能按“外寒内饮“而“宣肺排毒“。且吸收的困难在于病灶本身是中医所讲的”有形之痰“影响气机,所以需要涤痰也需要软坚散结,而且临床可以看出病人后期呼吸肌疲劳影响排痰及肺通气。应用了“三子养亲加大柴胡“用药,2日后憋喘减轻,可以床边活动,评估可以顺利出院。

经过数例中医参与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疗效确切,也让不少同仁们直观的了解到中医的疗效。
目前中西医结合科的医生仍在急诊、呼吸科病房等科室支援,大家坚守岗位,都在积极的发挥作用。希望能通过这篇短文,让大家更了解中医,能更好的利用中医药宝库。“疫“路携手,分层次合作,让更多患者尽快康复,拥有健康生活!
教育保护明天,义诊寒冬送暖——中西医结合科与社区医学科糖尿病日联合义诊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为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中西医结合科王少莲主任医师团队、社区医学科白莲主任医师团队、超声科团队于2022年11月13日上午九点在绿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当天,气温骤降,但是仍然挡不住社区居民的热情,王少莲主任医师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宣讲,并为患者解读了体检报告、以及现场监测的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情况,给予了个体化的降糖、降压、降脂方案,中西医结合科张雪玲主治医师、孙飞主治医师、刘晓天主治医师为社区居民进行了糖尿病食谱制定、中医体质辨识、针刺等项目。超声科杨天宇主治医师为社区居民进行了甲状腺、乳腺彩超检查。

义诊持续约三小时,共为五十余位社区居民提供了治疗及健康咨询,在严严冬日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温暖,也让大家意识到了糖尿病的:σ约霸缯镌缰蔚闹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顽固呃逆怎么办?万字表扬信背后的故事
近日86岁高龄市民王先生把一面绣有“救命恩人,华佗再现”锦旗,连同自己手写的近一万字的感谢信上送给了中西医结合科孙飞医师手中,”表达对孙大夫的感激之情。

王老先生聊起自己经受的两年多的呃逆(打嗝)之苦,“因为打嗝我当时把遗书都写好了。我活了八十多年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苟延残喘、生不如死。自己都无法相信到了晚年会遭这么大的罪。从2019年4月6日第一次出现呃逆。开始以为是消化不良导致的,并没有太在意。但没想到随后几天呃逆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出现连续不间断呃逆的情况,一般说十来句话就会呃逆一次。“每次呃逆都会全身哆嗦,喘不动气,继而脸也会憋的通红,等一口气上来以后,胃里翻江倒海,泪流满面。这种情况到了晚上会更严重,根本躺不下。两年多的时间只能在沙发上迷糊一会,大多数时候是硬撑着等天亮。”王先生回忆。
“我当时就给我老伴说,我如果有高血压的话,早就憋死了。刚开始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高血压,但伴随着呃逆的越来越厉害,我倒是希望自己有高血压,这样生不如死的活着,不如一口气憋死来得痛快。”王先生说,那种有床不能睡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王先生介绍,后来证实呃逆是由于2019年初做食管狭窄手术时导致了膈肌受损才引起的呃逆。“当时我去了很多省级医院,中医、西医也都看了,医生都是告诉我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多次求医无效后,王先生越来越绝望。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多次轻生的念头,可是想想年轻时候过得清苦,年龄大了日子好过了,却要离开人世,想想真的很不甘心。”王先生说,就是这份不甘心让他等到了希望。
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在主任医师王少莲指导下用药,一次就诊时,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少莲看到他呃逆的厉害,告知中西医结合科孙飞医师治疗呃逆有独特的方法,可以找孙大夫试试。

王先生坦言,结合之前的就医经历,这一次他并没有抱任何希望,4月26日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挂了孙飞医生的号。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却给他带来了奇迹。孙飞医师通过给王先生把脉并了解王先生的发病情况,看到王先生还在呃逆频做的厉害,气息不稳,随即在王先生的腹部针灸,三针下去并结合行针,王先生顿感舒适,一扫前几天的痛苦,针灸完之后,又给王先生开了中药处方,考虑到王先生年龄较大,煎药不方便,用了代茶饮的配方,间断服用。

针灸后的第二天,王先生的发病频次及症状轻了很多,随后王先生每周针灸两次,两周后,王先生的呃逆问题基本解决了,可以正常睡觉吃饭了。
谈起这次的就医经历,王先生感激不尽。“我之所以把我的经历说出来,是希望作者把孙飞医生高超的技术宣传出去,想让和我有一样痛苦经历的人得到有效的治疗,不再经受呃逆之苦。”王先生说。当记者问起新闻报道过程中,是否需要为他打马赛克保护个人隐私时,王先生坦然的说:“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也希望通过我的真实讲述,让更多人了解华体汇app的专家。”
据孙飞医师介绍,现在王先生已经不需要再服用治疗呃逆的任何药物及治疗了,精气神比之前更好了,前段时间还参加了老年合唱团,像年轻人一样放声歌唱。
孙飞医师介绍,呃逆就是日常中俗称的打嗝,是指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引发膈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带动声门骤然关闭,发出“呃”音的现象,多伴有胸部、腹部或喉咙的轻微紧绷。中医常归结于脾胃疾病导致。
“大多数呃逆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或通过物理方法终止。若出现持续性呃逆,多提示患者存在脏腑病变。如果连续呃逆48小时以上则是顽固性呃逆,就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孙飞医师介绍,病理性的呃逆一般针灸配合中药内服三四次就可以痊愈。
病理性的呃逆发病率并不高,一般是由心脑血管疾病、重度肺炎以及胃食管疾病等引起的并发症。“预防出现呃逆除了注意以上几种疾病出现并发症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吃的过饱、保持心情舒畅以及注意劳逸结合。”孙飞介绍。